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 关于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 实施方案
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
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
关于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
实施方案
2020年1月14日,国家教育部与山东省共建部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正式启动,这将为更好的探索确立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制度和模式,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创造难得的机遇。同时,教育部和省政府联合印发《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鲁政发〔2020〕3号)(以下简称《意见》)、省教育厅印发《关于迅速行动加快推进职教创新发展高地建设的通知》等文件,成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为深入贯彻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启动大会精神,根据相关文件中对职业教育发展“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创新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泰安市“推进全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一市一案),我校认真分析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启动大会部署和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要求,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走创新发展的道路,以加强学校内涵建设为发力点,以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为硬任务,积极构建适应我校发展要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建设全省、全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提供学校经验。
(二)总体目标
结合我校办学特色,深入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医养教职业教育制度,围绕职业教育,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合格人才为总线,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师资建设、国际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攻坚克难,在培育学校办学特色、深化人才培养力度、创新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增强学校办学内涵等方面真抓实干,切实走出一条创新发展之路,努力为山东省率先实现区域医养教现代化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并可为其他院校提供医养教结合教育的经验和模式。
二、重点任务
(一)构建新时代内部治理体系 促进治理结构信息化
(牵头部门:院办公室,责任部门:人事处、教务处等)
根据新时代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要求,着力加强对学院内部治理体系进行现代化重构,推进双高计划建设,实现教育教学内涵式发展,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大学制度,促进学校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主要任务和措施:
1、建立科学合理多元共治的管理机制
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治理结构,坚持和完善董事会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校、民主管理、师生参与的多元共治的网络治理格局,激发教职工参与管理的热情和积极性。建立以教授为主要组成人员的学术委员会,参与学校治理,与董事会领导、校长负责治校一道共同担负管理学校的责任。
2、加快健全学校各项管理制度
进一步推进制度建设,用制度明确董事会领导下多元共治的关系。加强顶层设计,发挥董事会在学校内部治理体系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和作用。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以学校章程为基础,重点理顺和完善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尤其是招生、学籍、教学、学生、实习、后勤、安全、科研和人事、财务、资产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标准,建立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形成规范、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和标准。做到决策有制,管理有章,行为有序。理顺主体权力关系,对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民主权力的边界及运行规则进一步明确,完善纵向治理制度体系,理顺学校与二级学院权力关系与治理规则,保障各二级学院合理权力的“依法”行使。
3、积极构建责任机制
责任机制主要是责任考核机制与责任追究机制,完善院部、处室考核标准,按照“目标明确、责任到人、量化考核、优质优酬”和向教学一线倾斜的原则,建立以岗位职责目标完成情况为主要依据的薪酬分配机制,全面提升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提高教职员工的工作能动性和满足感。构建协调机制,主要是治理主体间利益协调机制、目标协同的协调机制、信息共享的协调机制。构建政治—行政—学术—民主参与权力的耦合协调机制、学校—二级学院纵向层级间的治理协调机制等。构建整合机制,主要包括治理功能的整合机制、治理层级的整合机制、治理部门的整合机制。
4、精准提升学校信息化治理能力
找准学校内部治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对学校内部信息化治理能力进一步精准提升。加快完善智慧校园建设规划,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配套制度,树立“大数据”意识,重视各类数据的记录、更新、采集和分析。对横向功能模块和纵向层级模块之间进行功能整合,实现行政功能、教务功能、学生管理、后勤管理功能、学校、二级学院和各部门的层级功能等的互通。加快建设具有民主、互动和多向度功能的信息化平台,以平台建设增强治理的主动性,增强治理体系的回应性、包容性和现代性。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双百名师工程”,设立院士工作站
(牵头部门:教务处,配合部门:人事处、财务处和各二级学院)
贯彻“专家治校、专家治教”的理念,通过与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的合作,启动“双百名师工程”并设立院士工作站,依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我校师资队伍建设3年规划,打造一支以“医养教专业为核心的职业教育专家管理团队,特别是加强高素质双师型教师培养,培养一批中青年教师队伍,给这些教师提供良好的进修、科研、顶岗、培训等发展空间,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确实培养出一支属于力明自己的强有力师资队伍,为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主要任务和措施:
1、建立高水平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坚持内培外引的原则,面向海内外、知名高校选聘优秀人才,实现每个特色专业和拟升本都要有一到两位专业知名带头人的目标,在未来三年每年引进20-30名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在教师引进上,落实所有新进的专业专任教师,原则上要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和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要求。
2、从现有的教师中,筛选具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并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制定学历提升计划,本科学历提升为硕士研究生的,学院一次性奖励5000元;硕士研究生提升为博士研究生的,学院一次性奖励10000元。建设一批“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每学期各二级学院至少安排2-3名专业教师到企业脱产锻炼半年以上,实现双师型教师占到专任教师人数的80%以上。
3、形成合力,吸纳专业技能水平高、专业知名度高的专家教授作为兼职教师,建立兼职教师库。加强与泰安当地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深入与国家一级协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等国家级相关机构的合作,落实“双百名师工程”,设立院士工作站,引进优秀的专家学者落户我校,签订聘任协议,承担教学任务、以老带新或定期来我校进行教学指导工作。
4、建立灵活的薪酬激励政策,改革现有的薪酬体系。采取年薪制、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方式引进高层次人才;鼓励教师对外开展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工作,对于取得的薪酬,可提取50%以上用于支付教师劳动。进一步修订我校专任教师考核办法,把工资收入与教学改革成果、科研成果、教学实践能力、参与各项学校活动等结合,专业教师可在校企合作企业兼职取酬;完善专业带头人考核机制,进一步明确专业带头人任务要求,确保在聘期内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加大对专业带头人的支持力度和考核力度。
5、完善职称评聘改革方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一是科学设岗,按岗聘任,废除评聘的终身制度,取消僵化的时间限制和数量限制,对于岗位的聘任实行业绩考核,对于不达标的岗位进行淘汰制度,提高教师竞争意识。二是建立科学的职称评审体系,建立由学校和第三方专家鉴定相结合方式开展教师的职称资格评审工作,评审过程中注重人才的选拔,在评审的指标中,加入教师的教学业绩、师德、课堂教学能力等条件。
(三)努力争取试办以中医药为特色的本科职业技术大学
(牵头部门:教务处,配合部门:院办公室、人事处、和各二级学院)
为适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完善山东省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助力新旧动能转化,强化学校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创新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我校结合自身办学特色,积极争取试办以中医药为特色的本科职业技术大学。
我校认真研究学习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加强与高水平职业教育本科院校的交流,积极借鉴其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措施办法,通过突出重点专业建设、培育优秀师资、实训基地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逐步形成具有较高内涵能力的职业院校,努力进入我省“双高计划”院校,积极申办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
主要任务和措施:
1、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内涵建设,努力进入我省“双高计划”院校,实现试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目标。
2、积极与驻地高校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合作,开展临床医学、护理、康复治疗技术、医学检验技术等专业的“3+2”贯通培养,试点举办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
3、针对拟升本的中医、中药、护理等优势专业实验实训基地,加大硬件、软件投入,保障实施职业本科教育和与职业本科院校联合培养的实训需求和技能提升。
4、深化校企合作,与企业或医疗机构联合科研攻关,提升整体科研水平。发挥学校专业优势,利用所学理论和科研技能,解决企业技术难题,加强学校与企业、应用型本科院校、科研院所的沟通与协调,参与完成高水平科研项目,共同攻克难点课题。
5、健全职业本科教育培养机制,制定完善的职业教育培养方案。
6、落实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引进更多符合我院特色的职业技能培训项目,承担更多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任务。
根据学校总体规划,充分发挥现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山东省民政厅养老服务与管理人员培训基地、卫生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泰安市高新区职业技能提升定点培训学校等资质,面向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开展养老护理员、失智老年人照护、育婴员、医疗护理员、口腔修复体制作工、中药炮制工、保健调理师、健康管理师、小儿推拿、创新创业及文博等20余项技能培训,未来三年固定面向社会开展各类培训10000人次,并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激励政策。
(四)深入开展产教融合,创新建设思政教育基地,打造“别无我有”的优势品牌
(牵头部门:教务处,配合部门:办公室、校企合作办公室、人事处、财务处、力明艺术宫、红色教育基地和各二级学院)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聚焦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和新旧动能产业发展方向,为高新技术攻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
学校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紧紧依据企业产业链对岗位技能需求,建立校企合作形式的二级学院,与企业共建人才培养课程、选派专业技术人员走上学校讲台,全面负责学生实习实训,使人才培养的方向和内容与特定产业精准匹配,打造出别无我有的优势品牌,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高质量的人才和科研服务支持。
为贯彻国家教育部“思政教育进专业、进课程”的要求,学校依托红色教育基地拥有的20余万件红色历史史料和实物,通过独特的优势资源,打造特色教育模式,面向校内外大中专院校和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红色历史教育,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思政教育品牌。
主要任务和措施:
创新“产教融合、校企一体”体制机制;紧跟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专业设置与建设,提升专业建设对接新旧动能“十强”产业的服务能力。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任务式培养模式,实质推进协同育人。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济南文旅集团、科大讯飞、华为科技公司、金宝贝集团等行业领先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打造全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典范,为企业发展赋能。
1、创新“产教融合、校企一体”体制机制。完善校企管理制度,健全理事会制度,吸纳行业领先企业、中小微企业代表参与学校治理,定期召开理事会会议;构建政府、协会企业、学校之间的立体式、开放式新型关系,通过组织、制度、活动等形式固化各方支持,建立政府指导,政、行、企、校联动的“产教融合、校企一体”产教融合机制和命运共同体。建立行业企业主动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与符合本区域重点产业发展规划、有稳定高技能人才需求或能引领行业产业发展的领先企业深度合作,使企业成为重要资源投入者、培养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文化传承的重要承载者和培养成果的分享者。
2、对接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相适应服务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专业与产业双向驱动。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紧密对接国家战略,与行业领先企业深度合作,面向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形式,紧跟“云、物、大、智”时代需求,率先设置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等新专业。吸纳行业企业专家和一线岗位技能高手参与专业设置与研发,共同开发专业标准,制定教学标准,完善课程体系,开发活页式、手册式教材等资源;制定行业标准、岗位规范和质量标准等,占领面向产业趋势新设专业和研发培养培训资源的职教新高地。
3、联合建设产业学院,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围绕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成立校企合作产业学院,建立产业学院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采用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管理模式,双方明确主要任务和实施主体,通过建设企业工作室、创新基地和实践基地等方式,快速吸纳和汇聚各方优质资源,在行业产业发展方向、产业竞争力与发展规划、产业政策与企业发展战略、技术服务与文化引领、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与标准等领域深度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为地方政府、企业重大战略制定等提供依据,学校成为全国现代服务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高地、技术技能改革创新的智库和企业发展的赋能平台。
实质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深化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校企共建学徒制特色教育模式。以旅游管理专业群和医养健康专业群为主体,建立学徒制特色二级学院。学校投入师资、场地和设备等资源,企业提供师资培训、职业标准、学徒岗位、师傅和奖学金等,共同培养具备国际化视野、职业技能突出的高星级酒店行业高端人才和现代医养管理与服务人才,实现技能训练与工作岗位无缝对接,培养具备丰富的基础知识、多样化技能和强大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5、发挥特色,打造校企合作特色专业。依托我院力明艺术宫(国家AA级旅游景区)独特的文化资源,与山东省人文艺术研究院和济南市文物保护与收藏家协会共建文博学院,开设文化保护与修复等专业,大力培养文博和旅游方面的人才,将填补我省职业教育的一项空白。
与泰安市泰山研学旅行协会等单位合作,共同举办研学旅行服务与管理专业,编辑研学旅行教材,成立“国山·国学·国医”为核心内容的新三国演义研学基地,打造成在省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品牌专业,培养研学旅行服务与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
6、建设红色教育基地,打造思政精品工程。根据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见,我校打造红色教育基地,积极发展20余万件红色历史资料和实物的特殊资源,研发思政课程,编辑以红色历史教育为题材的思政教材和视频等,建设大中专院校学生的思政教育基地,为全省乃至全国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样板。
(五)围绕新兴产业,加强专业建设,提供中医药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的经验
(牵头部门:教务处,配合部门:中医药学院、实验中心、人事处和其他相关二级学院)
根据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发展方向,紧紧围绕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发展需求和职业岗位群的需要,结合本次新冠疫情的实际影响,按照山东省促进中医药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精神,突出我校近40年的办学特色,以中医药为特色的重点专业(群)为龙头,形成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实力较强的两大专业集群。
主要任务和措施:
优化产业发展调研机制、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和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精准对接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坚持专业链对接产业链,动态调整专业群结构,形成以医药类为主体、以文旅类为辅的“一体两翼”专业群布局。根据“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资源共建共享”的专业群建设思路,将现有专业优化整合成为2大专业群,主要有:
对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医养健康产业,以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群中医药专业群为龙头,建设医养健康大专业群(含中医、中药、针灸推拿、临床医学、护理、口腔医学、中医康复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健康管理、社区康复、药品生物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医疗设备应用技术、老年服务与管理等)。
该专业群以课程建设为主线,完善相应的实验实训设备,扩展优秀的校外实训基地,打造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融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特别是要吸引中医药企事业单位的高水平人员、专家学者参与到专业建设中,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进入全省重点支持的300个高职重点专业群,为全省乃至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提供经验,并为举办中医药专业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2、对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精品旅游产业,建设文化旅游专业群(含文物保护与修复、旅游管理、公共文化服务与管理、传播与策划、空中乘务、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等)
该专业群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建设主线,重点发挥国家AA级旅游景区—力明艺术宫的资源优势,建立科学合理、层次清晰、职责明确、覆盖全面的校企合作制度体系,通过产教融合,辐射带动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协同发展,最终形成“双链对接、双核引领、多元协同、共生共融”的国内领先的大专业集群,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并积极申报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群,打造2-3个省级特色专业。
(六)加强课程建设,着力增强教学能力
(牵头部门:教务处,配合部门:各二级学院、网络信息中心、科研处、学生处)
课程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是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目前,我校有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65门。下一步,学校将以培育和建设以山东新旧动能转化产业为重点,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支撑,以增强学校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统筹部署、扎实有序推进课程建设。在现有省级品牌专业建设群中医药专业群、口腔医学专业群基础上,以校企合作为依托,通过内部培育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着力打造更多优秀的省级乃至国家级的精品资源共享课,为师生和社会人员提供优质的课程教学资源,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主要任务和措施:
1、三年内,争取再建成10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从中选择1-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转型升级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2、为实现以上目标,学校制定精品资源共享共享课建设总体方案,落实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计划,制订课程建设计划和遴选、评价标准,分类指导和组织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
3、学校建设开放课程共享平台,实现课程的基本资源免费共享、拓展资源有条件共享,保证精品资源共享课的便捷获取和使用,满足学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多样化需求。
(七)高职与技师教育相融合,创建力明技师学院
(牵头部门:办公室,配合部门:教务处、人事处、力明技工学校)
根据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有关要求,我校在深入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技师学院设置标准(试行)》等有关规定,在现有高职教育的基础上,开展技师教育,加挂力明技师学院牌子或在山东力明技工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升格为技师教育,培养高级技师、技师、高级技工等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使一大批拥有较强生产技能和服务技能的人才进入到现代产业和先进企业,为山东技师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主要任务和措施:
1、基于国家出台的文件、政策和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结合学校实际,进一步加强可行性论证,及时向主管部门提交申请材料。
2、整合校内现有资源,完善相关制度,为技师学院的成立提供充足的软硬件保障。
3、提高现有的山东力明技工学校的办学能力,尽快升格为技师教育,为技师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八)创新打造三大产教融合园区
(牵头部门:办公室,配合部门:教务处、附属医院、人事处、实习就业指导中心、基建处、后勤处)
充分发挥企业在学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打造产业园区,做好职业教育创新示范体的建设。学校坚持以办学特色引领园区建设的指导思想,推进学校人才培养与园区建设联动,并通过建设园区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科研创新、技术转化等方式的落地,构建规范化的技术课程、实习实训和技能评价标准体系,提升承担专业技能教学和实习实训能力。
主要任务和措施:
1、充分发挥济南校区的资源,打造以医疗、康养和教育为内容的“齐鲁国际医养教产业园”。该产业园已在发改委备案,重点建设医疗机构、养老机构和我院康复医学院,引进国际先进的干细胞治疗等精准医疗项目和康复机构,建设现代化的养老机构,将我校康复医学院设立在该园区内,不但成为学生实训实训的良好场所,并可为园区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
2、以泰安新校区为基础,紧紧围绕中医药文化、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等为重点,打造“泰山国际文旅产业园”。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的宣传教育,弘扬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研学实践,成为面向全省乃至全国的文旅公共实训平台,条件成熟后,申报国家级的产教融合试点基地。
3、依托我校附属医院,建设大型公共卫生防疫实训基地,打造以医疗和康养主体的山东力明学院附属医院山东医养教国际示范园。该项目占地108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现已在发改委备案,正在规划建设中。建成后,将成为全省一流的医疗卫生和康养实习实训基地。
(九)加快推进智慧化校园建设,不断提升信息水平
(牵头部门:网络信息中心,配合部门:人事处、财务处、办公室、后勤处、教务处)
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通过信息化手段为在校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以网络基础设施和基础服务平台建设为支撑,以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信息化为核心,以教学资源建设、大数据整合、跨平台移动应用建设为重点,以新技术应用为依托,立足现状,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扎实推进,全面提升学校信息化水平,建设一个安全、稳定、环保、节能的智慧校园,建成集行政、教学、科研、学生、实习就业、创新创业和后勤管理于一体的智慧信息服务平台。
主要任务和措施:
1、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结构稳定、运行可靠、出口畅通的万兆校园网络硬件平台。积极引进社会力量,通过与运营商、银行、IT投资企业合作,共建智慧校园项目。
2、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强化网络管理,建设管理有序、相对安全的网络安全与管理体系。
3、进一步推进应用系统建设,促进用户信息化观念的转变,强化服务意识,建成特色鲜明、信息丰富、运行高效、资源共享、服务规范的信息应用与服务体系,并实现建设成果深层次的推广应用,有效整合和优化学校各类资源,适应“互联网+”信息化环境及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以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为重点,按照“能学、辅教”功能定位,建设一批微课、慕课、优质课等多形式的优质共享数字教育资源。
4、在三年内建成先进的智慧化校园服务平台,以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数据标准的方式提供集成化、智能化、共享型、开放型的智慧教育教学和办公环境。在此基础上,积极申报省级职业教育信息化创新与改革试点院校。
(十)办好职业教育的“基础教育”,实现中职与高职教育的无缝对接
(牵头部门:教务处,配合部门:泰安力明科技职业中专、人事处、招生办)
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基础。我校结合泰安市“一市一案”方案,依托所属的泰安力明科技职业中专,在泰安市教育局支持下,选择泰安市整体办学条件好、师资水平高、课改能力强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和省级规范化学校作为合作学校,制定中职与高职对接方案,努力实现力明职业中专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
主要任务和措施:
1、建立上下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路径,推动学校职业教育的完善、发展、革新,实现我校所属的力明职业中专学校高水平发展、高质量就业。
2、成立老中青结合的中职教育领导小组,专门研究中职教育的发展和运作问题。
3、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把中职教育做强。
4、努力将泰安力明科技职业中专纳入全省(规范化)优质中等职业学校范围,争取直接举办五年制高职的资格,申请设置针灸推拿、康复技术和旅游管理、计算机等新专业。
5、与泰安力明科技职业中专和泰安市优秀中职学校合作,积极开展“3+2”项目合作。
(十一)充分发挥学校办学优势,推进精准扶贫事业持续发展
(牵头部门:办公室,配合部门:财务处、人事处、中医药学院、职业技能办、力明艺术宫等)
作为一所举办了近40年、以中医中药和中西医结合为办学特色的职业院校,多年来,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办学经验,积极转化为社会公益,开展了多项精准扶贫公益事业。先是在2007年,与省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合作举办全省乡村医生职业技能免费培训;后于2016年,在省中医药管理局支持下,承办面向全省13万乡村医生的中医药适宜技术免费培训工程,现开展106期,已培训31000余名乡村医生,惠及几十万百姓,为我省乡村振兴和农村精准扶贫做出了一定贡献。
主要任务和举措:
1、继续推进全省乡村医生中医药适宜技术免费工程向深处延伸,覆盖全省更大的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在国务院扶贫办的支持下,面向国务院扶贫办定点帮扶的全国三个县市开展乡村医生中医药适宜技术免费培训,大力提升社会服务功能,实现中医药事业与精准扶贫的有机结合和可持续发展,成为我省职业院校精准扶贫的典型案例。
2、发挥力明艺术宫和我校研学实践基地资源,面向全省贫困农村,为家庭贫困的学生,免费提供来力明艺术宫和研学实践基地进行研学的机会,拓展精准扶贫的范围,帮扶更多的贫困家庭。
(十二)加强国际交流,建设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新高地”
(牵头部门:国际交流学院,配合部门:教务处、人事处、科研处、实习就业指导中心、力明艺术宫)
建校以来,我校与国外优秀院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较好的交流关系,并经省教育厅批准,与日本高校合作共建口腔医学专业项目,取得了较好成果。积极对标世界先进教育水平,对接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尝试与高水平院校合作举办办学项目,吸引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与我校联合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培育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任务和措施:
1、与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合作,依托泰安新校区,尝试举办国际性医药教育论坛。
2、进一步加强与德国齿科协会的合作,并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系统,与我院现有的专业教育相结合,按照1+X证书制度要求,进一步提升我校职业教育技能证书国际化水平。
3、与韩国南首尔大学、崇实大学和其他国家高校合作,共建专本教育基地,共同举办专科升本科乃至研究生教育,努力打造国际职业教育品牌。
4、积极开展教育交流互访,依托我校力明艺术宫的独特资源及“新三国演义”研学实践基地和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命名的“港澳青少年游学基地”、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心授予的“牵手未来·国医书院研学基地”“红读计划阅读实践基地”资源,推动国外和港澳台地区的研学、游学与留学活动,更好的将中医药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向世界更大的舞台。
三、实施保障
(一)成立组织领导机构
学校成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领导小组和工作办公室,由书记和院长亲自挂帅,编制实施方案,全面加强对各项目建设的领导。
组 长:曹剑宝、于爱莲
副组长:刘晓臣、宫德志、孙经兴、沈子旺、吴玉海、孙宣雷
成 员:张倩、李扬、晋红选、续冠军、刘运玲、卢敏、姜佐民、孙小钧、刘刚、薛雅卓、张晓燕等
下设办公室:
主 任:孙经兴(兼)
副主任:景学安、卢敏
成 员:于强、孙小钧、刘运玲、刘刚、张晓燕、张冰、王德印等
(二)建立项目落实工作机制
学校建立确保方案落地实施的各类规章制度。由各牵头部门根据本方案和前期下发的任务清单,制定每一项任务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建设目标,及时协调处理项目建设中的问题,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
(三)加强督导检查
领导小组定期对各项目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不定期召开调度工作会议,督促项目进程,解决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确保经费保障
学校对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提供充足的经费支持,并建立专款专用制度,优先支持创新发展,以更好的完成各项任务。
附件:1、工作任务清单
2、书记重点突破项目
3、校长重点突破项目
4、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职业教育提质培优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
2020年6月18日